全国服务热线:0579-86768776 登录 注册
修阴匠
小说/悬疑探险/未出版

作者:申午君

可授权利: 电影改编权 电视剧改编权 网络大电影改编权 网络剧改编权

授权范围: 全球

简介:目前尚无此类小说,文中涉及的历史,文玩以及风俗大大增加了此书的可读性,以及各...

分享到

作者简介
北京城客优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家,90年生人, 15年起开始小说创作,类型多为推理悬疑,《修阴匠》一文首发天涯论坛莲蓬鬼话板块,七天时间即获精品帖“红脸”标志,同时发于李毅吧等百度贴吧,广泛好评。
故事梗概

起因; 因为爷爷和父亲去广东调查一件从陕西出土的太师椅,卓夫和卓勇兄弟俩接起了家里“修阴匠”的生意,而第一次的主顾就是老顾客,广西的林家人,对方送来了一只龙脊玉镯,要求进行清理,清理过后主顾带着东西回家,但一段时间后再次找到卓家兄弟两人,强调家中老母亲在佩戴这个玉镯后身体大不如前,怀疑两人未“洗干净”。

经过: 卓家二人前往广西调查此事,才发现在到达之前,林家老母就已身亡并且匆匆下土,随着调查展开,两人发现林家老大林充有巨大嫌疑,并且林充林兵二人并非亲兄弟,最后哥哥卓勇以断弟弟卓夫“洗阴之手”做为堵住,不顾众人阻拦开棺,才查明真相,龙脊玉镯中被养入一只巨大的青蜈蚣,导致林家老母中毒身亡。 回到店中,父亲和爷爷二次前往广州处理太师椅事件,兄弟两人接手第二桩生意,一尊金佛,但还未处理又被主顾朋友取走,卓夫此时却离奇中了鬼面疹,命悬一线,哥哥卓勇联系爷爷后,得知治疗能治疗此病的人叫徐豁,地处杭州,连开三天车送往杭州找到徐豁才救助卓夫性命,同时查明鬼面疹来源即是那尊金佛,卓家招人暗算,原因不详 回到家中,爷爷已经回到家中,这次带上卓勇三上广州,却不料此一面差点生离死别。卓夫一人位于店中接手第三桩生意,一尊用来埋葬小孩子的瓮棺,因为东西太邪乎而拒绝进行“洗阴”,却不想被人威胁,送来此物的人和送来金佛的人为一伙,被迫对瓮棺进洗阴,并且遇到了阎书华。 而这阎书华其实也是修阴一门内的,而修阴则是偏门六匠中一门,偏门自战国时期就存在的“手艺人”,偏门十三匠流传至今只剩其六,卓勇卓夫兄弟俩继承家中的生意则为六匠之一,明三门中的修阴一门。 阎书华教给卓夫以玳瑁之血清洗翁棺的办法,天性善良的卓夫并无防备就加以清洗,却不料被阎书华设计中招,并且告诉卓夫,想活命,就以卓家的天书来交换。 

高潮; 此时卓夫只知道自家有天书,却不知此物有何用处,只得匆忙答应,后被徐豁救出阎家治愈,而那个翁棺中的小鬼“小花”,则被卓夫邻居,送魂张家小哥送走。 后因一个犀角扳指,卓夫结识了老实巴交的农民汉李大光,后在李大光的请求下收入修阴门内,在第四桩生意结束之后,卓夫父亲回家,却被有毒蟾蜍害死,危机中李大光背着卓夫逃出升天,由张家小哥主持白事。 为了查明父亲的死因真相,卓夫和李大光前往北京见到了爷爷的老朋友海大爷,请他帮助自己调查事情真相,在调查之中意识到背后黑手就是阎书华,而徐豁做为他的人之前一直在配合演戏,潜伏在卓夫身边获取有用情报。 

结果; 调查过程中卓夫在山西养灵胡老妖处得知哥哥下落,并且得知了阎书华的计划,做为交换,卓夫答应用卓家天书交换阎书华的计划,在张家小哥,海爷以及一众同伴帮助下,对于阎书华的阴谋,将计就计,展开复仇计划,最终成功复仇。 哥哥卓勇从养灵胡家归来,李大光作为关门弟子已经出山,三人接过上辈的衣钵,继续修阴一门。

人物小传

卓夫:小说主人公,性格善良,易变通,生意上守信用,从最初生意上的“老实人”,经过一系列事情,在复仇怒火下主角变的城府颇深。 卓勇:卓夫的哥哥,痞子气,为了弟弟和家族的安全,却可以牺牲自己的所有,“卖身”于胡家,换来了卓夫的成功复仇。 李大光:本为老实的农民,自身悲惨的命运让卓夫心生怜悯,收为”关门弟子“,性格渐渐由懦弱转变为用于担当的男人,对卓家忠心耿耿。 阎书华:修阴一门”新派“的代表,本文幕后黑手,为夺取卓家的”天书“不择手段,为人心狠手辣,冷血无情。 海爷:潘家园文物贩子,卓夫爷爷的老朋友,为人仗义,眼光有远见,辅助卓夫成功复仇。

作品分析

盗墓类影视作品近几年一直是市场热门,但纵观目前市场,无论是此类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存在几个较大的问题:一是故事虚幻型太强,哪怕剧情再精彩,特效再逼真,都无法让观众很好的代入角色,但本作中涉及大量真实可溯源的文献记载,历史事件等,而故事也正是依托此类历史事实展开,大大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能够更好的将观众引入。 二是市面上同类型的故事内涵不够,大多此类故事或影视作品着力点在于灵异,虚幻,恐怖等氛围,而忽略了“故事”这个最重要的元素,本文故事不仅层层递进,层层反转,更是每个小故事都在探究一些东西,比如文中人物“李大光”的身世则对于“家暴”现象进行了深刻讨论等,这些都是提高故事内涵的点,通过这些点,来讲好一个故事,而不是单纯的讲一个故事。 本作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可以通过影像手段烘托神秘氛围,增加观众的兴趣和故事真实性。 主线中的每个故事看似简单,但深入调查之后则层层反转,真相让人措手不及,通过镜头和配乐的切换可以迅速将观众带入悬念十足的故事中。

章节试读

一:修阴 中国传统文化中丧葬文化的精髓为“寿终正寝”,从死者病危开始,亲属就要给他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在老话中就叫做“光着身子走了”。在病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都要把他放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俗语叫“挺丧”。 在经过报丧,吊唁,入殓等一系列流程后,按照大部分地区的习俗要做到“入土为安”。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墓室可追溯到春秋早期,在平头百姓的墓中一般只存放死者生前爱好之物,而达官贵族的墓穴之中则贵重物件堆叠成山,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特别是在偏僻的地区,一旦发生天灾,三口之家一年的收成都不够养活自家人,盗墓也因此原因逐渐流传开来。用墓穴之中盗得的宝贝去换取食物,这是盗墓活动最早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进,盗墓渐渐变成了从古墓之中盗取文物换来钱币的勾当,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大地古玩气氛更是空前的高涨,似乎家里没个老旧的锅瓦瓢盆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古代的文物无论在是官方拍卖还是黑市上一直都很抢手。一部分人把收集文物当做投资方式,更有钱的主则把它当做一种兴趣爱好,无论东西要价多少,只要自己看上了眼,绝对不会允许别人拍去。 盗墓者从古墓之中带出来的一般是珍贵的木材,罕见的玉器等,古墓中的木材多是制作棺椁或者棺材本身的材料,为了保证其完整性,大部分盗墓者会将棺材中的死人玉器拿出后把整个棺椁或者棺材运出来,这种东西是不能直接拿到拍卖会上去叫价的,大部分都会在黑市中被消化。另外一种常见的则是从古墓之中带出的玉器,这些玉器大多都已经被加工为成品,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是一些浑然天然的玉胚,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玉器从来不缺少买家。 但是从黑市中买到木材和玉器的人当然不能把这些东西直接放在家中,按照规矩来说,死人的东西上面都粘着些“脏东西”,这些人会把木材交由其他人手里,让他们做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能是一个桌子,也可能是几把椅子,或者把未加工的玉器加工成他偏好的样式,而成品的玉器也必须要“去去阴气”。    上面所说的这个“其他人”,也就是我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被外界称作“修阴”,顾名思义,也就是把那些阴气重的物件修修补补,因此我们也被外界称作“修阴匠”。 我曾经问过爷爷,这天底下三百六十行,为什么咱们老卓家却选了这么个偏门。他总是把老烟斗在裤腿上敲一敲眯缝着眼睛说:“这个我就不知道咯,自打我记事起,你太爷爷可就是干这个的,这多少年都干下来了,要不你和你哥哥也整点正经事情做去?” 我哥哥叫卓勇,我叫卓夫,据说这个名字是我娘起的,她没什么文化,当时只觉得父亲是个窝囊废,一年挣不了几个钱,所以给我哥哥起名叫卓勇,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像个勇者一样去外面闯荡,不要守着老卓家这门不挣钱的手艺继续呆在家里。我和哥哥差了整整9岁,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爹妈在那么大的年纪还要了我,当时我娘一看又生了个儿子,干脆叫卓夫,和哥哥连起来就是勇夫,希望我和哥哥两个人能像她希望的一样挣大钱。 可惜的是我和哥哥两个人还是继承了家里的手艺,倒不是因为我们没什么雄心壮志,而是在我们小时候,古玩热已经慢慢的兴起,以往家里一年最多做两份活儿,但是那时候最多的一次一年里做了13份活儿,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我和哥哥叫到旁边跟着学,这一来二去我们也能摸到点门道,加上那几年爷爷还没去世,关于修阴这里面的东西我们还能问问他。 我曾经问过爷爷这修阴的祖师爷是谁,他咧着嘴笑了笑说咱这门子可没个祖师爷,要是非要弄一个出来,鲁班算是半个祖师爷吧,怎么说都是对那大木头东敲西补的。但是那鲁班可是弄的正经玩意儿,咱们折腾的是死人的东西,所以不但要会木工的活儿,这里面其他门道多着呢,你和你哥哥好好跟你爹学学。 鲁班我是知道的,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工匠,还有一个是明熹宗。鲁班手里的木头做出来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哪怕到现在好多那时候的东西我都没想明白是怎么做出来的,那会儿可没有钉子这种东西;明熹宗出名则是因为他的身份,贵为天子,对江山和美人都没兴趣,唯独对这木工的活儿着了迷,每天在寝宫里对着木头敲敲打打能一整天,有时候连早朝都不上。据《先拔志》记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他手造出来的漆器,床,梳匣等,皆装饰五彩,经纶绝妙,出人意料。这史书记载,不排除有夸张成分,但明熹宗也因为这个算是数的上号的木匠了。 在古代是不会把所有制作木质产品,家具或者艺术品的人称为木匠的。在东汉的《论衡.量知》中首先提到:”能剒削梁柱称之为木匠;能穴凿穴陷谓之土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木匠是对有名木工的称呼,一般人都只会叫做木工,不能称之为木匠。在《墨子.鲁问篇》中记载: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做为钩拒之备。退者钩之,进者拒之,量其钩拒之长而制之为兵。公输子削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斲三寸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要。故所为功,利於人谓之巧,不利人谓之拙。”统而言之,手艺好的人才配得上称作“匠”, 据爷爷所说,我们卓家的姓同音“拙”,是要让我们时刻保持一个谦逊的心,不要虚妄自大。 所以到现在每当活儿进展的不顺利时我都会朝着正室之中的鲁班像拜上三拜,祈祷不顺利的事情赶紧过去。虽说不是自己的祖师爷,但怎么说也算得上沾亲带故。 当然,修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把东西做成顾客想要的样子,毕竟是从古墓中挖掘出来的,多多少少带点不吉利的东西,所以修阴的第一步就是“洗阴”,要经过特殊的步骤对东西做处理,一来是洗净从地底下带出的泥土之类的脏东西,二来也是给自己个心里安慰;洗阴结束后就是修阴,这一步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全凭自己手艺。修阴结束后就需要把东西交给顾客了,交还之后有个五年的期限,那段时间被我们称之为“望阴期”,在望阴期内,无论出了什么问题,修阴匠都必须解决,而这些问题大多是诡异恐怖的,我们的顾客都会以“洗阴不净”为理由来要求我们做相应的处理。这些顾客都是一掷千金的主,各种有权有势有皮有脸的人物,要不也不敢买这些东西。碍于他们的身份以及自家在外面的名声,一般在“望阴期”出了问题,我们都得放下手上的活儿去摆平,这就要求了修阴匠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器艺水平,还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并且对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一定了解。 而我和哥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自己做活儿碰到的怪事,则要从那个龙脊玉镯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