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出版解析西游记丛书5本 出版《解读山海经要略》
班超在一个文化家庭的熏陶下成长。
兄长班固被召入洛阳为官,班超与母亲随之一同迁居京城。班超为官府抄写书籍,赚取微薄的薪水以贴补家用。胸怀大志的班超不甘于现状,立志要像张骞一样立功异域,为国奉献。
正当班固开始撰写《汉书》的时候,有人告发班固“私修国史”,班固被捕关进了监狱,班超骑上快马去监狱探视未果,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为了营救哥哥,
班超策马上疏为班固申冤,引起汉明帝对这一案件的重视,特旨召见班超核实情况。班超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全部倾诉汉明帝,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异,称赞他所写的书稿确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释放,并加以劝慰。明帝赞赏班固的志向,器重他的才能,立即召他到京都皇家校书部供职。
班超的口才给明帝留下了记忆,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班超的去向,当得知班超在帮官府抄书供养老母后,明帝便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奉车都尉窦固带兵去与匈奴作战,鉴于班超有文化有见识,又主动请战上战场,窦固故委班超出谋划策,因班超的出谋得到窦固、明帝的赏识,所以任命班超为假司马,携军去攻打伊吾卢,班超沙场鼓舞士气,努力杀敌,得胜而归。窦固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从此班超开始了投笔从戎的生涯。
班超又出谋先出使鄯善,在鄯善国敌友混杂的局面下,深入敌营火攻,使鄯善举国震恐,从归于好。
班超出使于阗国,于阗王刚刚打败了莎车国,声威大振,北匈奴又派了使者来监护他,所以态度礼节十分冷淡。班超用计使于阗王下令攻杀北匈奴的使者归顺了班超,又赐赏了于阗王,安抚镇定了于阗国。
剧本特色:
剧情素材来源于张骞、班超开创、捍卫丝绸之路的历史纪实,归结于弘扬国学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倡导爱国、爱家、奋斗人生;笃行励志、报效国家。
场号:02
时间:日
人物:青年班超、班超的父亲班彪、班超的哥哥班固
场景:家内
青年班超:(看书)
班固:(写作)
班彪:(慢慢来回渡步)“孔子曾说:安守困穷,游于文章典籍吧。乐观忘忧是圣贤啊。通达的人,做事守法则啊。可行即行,可止即止。该屈就屈,该伸就伸,审时度势,顺应时势。”
青年班超:“嗯!”
班彪:(慢慢来回渡步)“一个人来到这世上,要为国、为家立功建业,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回!”
青年班超:(默默点头)
班固:“父亲,您的《史记后传》快完成了吧?”
班彪:“与你大伯游学总不能得整功夫。”
青年班超:“再游学我也去听听。”
场号:03
时间:日
人物:班超的大伯班嗣、班彪、班超、众学子
场景:讲学堂
△班彪站立在讲学堂上。
△班超坐在听讲的学子前。
班嗣:“方才班师讲了孔子,现在我讲庄子。庄子绝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淡泊,归之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不缍圣人之罔,不麒骄君之饵,荡然肆志,谈者不得而名焉。他说:‘既系挛于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场号:05
时间:日
人物:班超、众同僚
场景:官府内书房
△班超与众同僚都在伏案抄写。
同僚甲:(伸懒腰打哈气)“天天没有的头的抄写,真是烦呀。”
同僚乙:“肚子饿了就不烦了!”
同僚丙:“知足吧!能填饱肚子算你幸运嘞!”
班超:(停止抄写,投笔)“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众同僚:(嘲笑)“还大丈夫?”
班超:(自豪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场号:06
时间:晚
人物:班超、班超的母亲
场景:家内
班超:(走进家)
班超的母亲:“孩儿怎么脸色不快?”
班超:“今日在衙内受到点嘲讽。”
班超的母亲:“受什么嘲讽?为什么?”
班超:“一同僚说天天抄抄写写,烦!其他同僚说为了填饱肚子就不能嫌烦,我说:‘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因此受到嘲讽。”
班超的母亲:“孩子,你说的没错呀!就得有大丈夫的气质。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古人管仲为了谋生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失败,做过当时被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从而被称为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班超:“母亲说的是,孩儿记下了。家里还有什么活计吗?”
班超的母亲:“你累了一天了,不用你了。”
班超:“您年纪大了,有些活您干不动了。”(说着,撤下母亲的褥单)“我给您洗洗吧。”
班超的母亲:“哎!又难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