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579-86768776 登录 注册
电影剧本:清瑞于成龙
剧本/官场职场/已出版

出版社:

作者:王魁

可授权利: 摄制权

授权范围: 全球

简介:于成龙匠心、廉洁、奉公、勤政。

分享到

作者简介
已经出版:《答187疑问解析西游记》《解析西游记的探讨人生成功》《解密西游记中的人物》《解秘西游记中的八十一难》《全面解析西游记》《解读山海经要略》六本书
故事梗概

顺治帝摆驾乾清宫,大臣索尼当堂启奏,广西罗城知县缺任告急,在百般无奈下,索尼推举只是副榜贡生于成龙补缺,顺治帝准奏。

于成龙的妻小恋恋不舍,于成龙的亲朋极力阻拦于成龙赴任,于成龙毅然赴任。

罗城穷乡僻壤,贼盗横行,县衙只栖身三件茅草屋,五个仆从一死两逃,两个留下的也是人心惶惶,更担心也染上瘴疠之气,随时都策划着逃脱。于成龙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罗城为官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各少数民族)安居乐业、游历山水风光的新气象。于成龙的突出政绩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

同时,为防治瘴疠之气染上了酒瘾,更由解治理中的忧愁嗜酒如命,但不失廉俭,只以咸菜伴酒,甚至连上司金光祖的宴请都是如此。

于成龙突出的政绩也受到朝廷的关注,在原四川合州知州无力治理告老还乡之际临危受命,被委以合州州府。

罗城的百姓拦着舍不得叫于成龙走,甚至一个瞎子以于成龙没有盘缠,解决不了途中吃饭问题为由,要亲自相送。也正是靠瞎子算命得来的钱,解决了途中吃饭的问题。

按惯例,知州到任后,知府下帖要求合州送鱼,但于成龙接帖后,坚决拒绝,同时向上级汇报民间疾苦,将居民役务负担废除了10余件,又设法鼓励人开垦荒地。百姓赞扬他清风廉洁,跟在罗城一个样。

于成龙到合州不到两年的时间,合州地产骤增,人口骤增,社会安定。

康熙将于成龙提升为湖广黄州同知。他在任同知的四年里,由于突出的政绩,后又被提为“卓异”。

恰巧在这时出现了“三潘之乱”。在这期间于成龙临危受命于武昌知府,十天内就平定了一场动乱。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这时又是于成龙出面治理,他身先士卒,在危急关头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二十余天的平乱中,将暴乱首领擒获,平定了暴乱。

勤俭一生的于成龙请客庆功,甚至也用咸菜就酒招待众衙役,并教诲时时不能忘记老百姓的疾苦。

面对如何治理政务,于成龙常常以咸菜伴酒苦思冥想。

因于成龙通政人和,康熙将于成龙升为福建按察使。面对“通海”案件,他不怕得罪皇亲国戚坚决主张重审,在他的力争下,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有效的维护了收复台湾的政令,影响巨大,百姓齐称赞,第三次被举“卓异”,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

升任省布政使后,于成龙首先就平息了一场八旗子弟的军队、地方官员、当地百姓为征割草夫引起的冲突。

然后,在执行姚启圣征粮的命令中,于成龙通过借米还米、临时周转的方式,既救了泉州之急,又平抑了福州飞涨的米价,非但没被姚启圣追究他不执行命令的罪过,反而还得赞扬他有办法,不愧为能臣。

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京畿直隶巡抚,于成龙在赈灾反腐上又是大有作为。康熙帝亲自召见于成龙,当面褒赞,并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

于成龙很快又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一时解决了火耗银的顽疾,铲除了贪污腐化的温床,解救了百姓沉重赋税的疾苦。

于成龙积劳成疾死在任上,去世时,身边无一家人,居室内只有不足一斗粗米,几片菜叶,几本书籍,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送殡20里,康熙帝流泪为于成龙撰写碑文,追封于成龙谥号“清瑞”。


人物小传
作品分析

勤政励志


章节试读

场号001

打出《清瑞于成龙》的大字,背景是《清瑞于成龙》中精彩镜头的快速连接,同时播主题歌(半终止式结束),然后播放公司、职员表(主题歌歌词:)

 

场号:002

时间:日

场景:在定音鼓的衬托下配合铜管五重奏《庄严曲》,制造出庄严的气氛,镜头从故宫正门(午门)全景跟进到太和殿定格,乐曲到高潮。

 

场号:003

时间:日

人物:顺治帝、众太监

场景:故宫内

在一片慌乱中,顺治帝摆驾乾清宫。

众太监随驾。

 

 

场号:004

时间:日

人物:顺治帝(24岁)、索尼(60岁)、鳌拜(60岁)、各大臣、太监

场景:乾清宫

顺治帝端坐在正大光明的匾额下。

索尼出班启奏,拜。

索尼:“万岁,目前广西罗城两任知县一死一逃,急需朝廷委派县令执事。

顺治帝不满。

顺治帝:委派县令这等琐事也要朕亲自过问吗?

索尼:“臣实在是有为难之处

顺治帝:“何故

索尼:“万岁,广西罗城没有城郭,城内居人不过数家,满目荒凉,野狼遍地,甚至没有官衙,一方面是因为贫穷,自然条件险恶,另一方面也与族群关系复杂有关。除了汉人,当地还有瑶人等民族,民风强悍,相互仇杀,且有人据险为盗,因此盗贼频繁。此等状况无能臣可派。

顺治帝巡视下面的各大臣。

各大臣各个猥琐地避开顺治帝的目光。

顺治帝怒。

顺治帝:“怎么就因为官职身贱地微、条件落后,到国家用人之时,就各个猥琐

各大臣跪下。

各大臣:“臣有罪。”

索尼:“万岁息怒,臣倒想推举一人,只因此人乃汉人,有恐违背万岁‘首崇满洲’的旨意。”

鳌拜出班,拜。

鳌拜:“一味地重用汉人而不加节制,使‘满汉一体’本身失去了平衡,而且这种失衡已经隐隐危及到‘首崇满洲’这个根本前提。”

顺治帝:“‘首崇满洲’是在‘首崇满洲’前提下,注重‘满汉一体’,使满汉官员的职事达到一种平衡,建立满汉共同认同的一个中央政权。”

索尼拜。

索尼:“谢万岁。微臣拟推举于成龙······”

鳌拜拜,急抢话。

鳌拜:“万岁,于成龙屡次参加乡试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这等生源岂能堪当大任!

各大臣纷纷交头接耳,露出轻蔑的神色。

顺治帝对鳌拜摆手示意停,对索尼。

顺治帝:“你推举于成龙的原因?”

索尼:“在先帝的崇祯年间,于成龙24岁就开始乡试,于成龙胸怀大志,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是省城太原考场考官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使得于成龙不能得志。韩非子曾曰:苦之,以验其志’于成龙坚持二十年乡试,其志向可见一斑。”

顺治帝拍案。

顺治帝:“准奏,退朝。”

太监上前,喊。

太监:“退朝!”(近景)

 

场号:005

时间:日

人物:众亲朋、于成龙(44岁)、于成龙的儿子(12岁)、于成龙妻子

场景:山村内(轻声温情背景音乐)

众亲朋、于成龙妻子送于成龙。

亲朋甲:成龙就不该到遥远的广西罗城当县令。

于成龙的儿子拽于成龙的衣袖恋恋不舍。

于成龙的儿子:“爸爸。”

亲朋乙:成龙就不该抛妻别子,不顾亲朋的阻拦。

亲朋丙:千行百里,山高路远的,容易吗!

于成龙妻子低头不语。

于成龙:此行是受国家之邀,焉能猥琐!

于成龙妻子:“保重,多保重。”

于成龙对妻子。

于成龙:“放心,我是怀着‘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负,接受朝廷府的选任。”

于成龙对大家,拜。

于成龙:“都回吧!”

于成龙转身,出村。

于成龙的儿子拽于成龙妻子。

于成龙的儿子:“妈。”

于成龙的儿子掉泪。

于成龙妻子:“孩子,没有国,哪有家呀!不哭。”

温情背景音乐逐渐放大声。

于成龙妻子擦泪。

于成龙、于成龙妻子摇手告别。

 

场号:006

时间:黄昏 阴天

人物:于成龙、四个仆从

场景:遍地荒草中三间破茅草房

于成龙进茅草房。

四个仆从站起。

仆从甲:“您就是新来的县令?”

于成龙:“是的,你怎么知道?”

仆从乙:“这个地方,除了毛贼,没人光顾。”

四个仆从笑。

于成龙:“不是有五个人吗?”

仆从丙:“有一个受瘴疠之气死了。”

于成龙:瘴疠之气?

仆从丁:“这个地方就容易得这个病。”

于成龙:“那就多铺些草。”

仆从甲:“草?就是草,也被偷光了。”

于成龙:“那就先这样吧,赶路赶的太累了,明天我去了解一下情况。”

仆从丙拉着于成龙到另一间屋。

仆从丙:“您在这屋睡吧,我们在对面的屋睡,中间那屋就是公堂。”

于成龙巡视一下这屋。

一间屋内就一个土炕,一个凸台,土炕上铺着草,上面一条布被。

于成龙巡视一下屋外中间的屋。

屋内就一个高凸台,一个低凸台,高凸台上摆着笔墨,墙角一个水缸。

于成龙:“好吧,你也去休息吧,明天早起。”

仆从丙:“好了,您歇着吧。”

仆从丙退出。

于成龙和衣躺下,盖上布被。

 

场号:007

时间:黎明 阴天

人物:于成龙、两个仆从

场景:茅草房内

于成龙起身,到中间屋用瓢喝水。

于成龙到对过屋。

两个仆从躺在土床上。

于成龙:“怎么就你两个人?那两个人呢?”

仆从丙:“两人已经逃回家乡。”

于成龙:“为什么逃?

仆从甲:“我要是能走,我也走了。”

于成龙:“为什么

仆从甲:“我两个也受了瘴疠之气,没气力走了。”

于成龙略迟疑,近前看看两人的肚子。

于成龙:“你两个好好歇息吧,我去给你两弄点食盐,病刚起,慢慢会好的。”

两人面露疑惑。

 

场号:008

时间:早 

人物:于成龙、众百姓(壮、苗、侗、瑶等多种少数民族)、众贼人、卖家

场景:城内

于成龙穿梭于城内寻看。

城内只有破旧茅草屋。

众百姓三五成群闲聊。

众贼人明目张胆四寻乱找。

众百姓指着众贼人比比划划说道。

于成龙在摊上问。

于成龙:受了瘴疠之气吃点什么?

卖家:瘴疠之气是湿热蒸郁致人疾病,吃盐喝酒可预防。

于成龙:“那买一坛酒,三块咸菜。”

卖家:“好的。”

卖家拿过一坛酒,三块咸菜。

于成龙接过,付钱,转身走。

 

场号:009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两个仆从

场景:茅草房内

于成龙到中间屋,往自己的屋看一眼,吃惊。

土炕上没有了布被、草。

于成龙摇摇头,进对过的屋。

两个仆从分别躺在土炕上。

于成龙放下酒、咸菜,将酒倒在碗里,分别递给两个仆从。

于成龙:“喝吧,喝了慢慢会好起来的。”

于成龙自己也倒一碗喝,拿起一块咸菜吃。

仆从丙:“嗯!咸!辣!香!”

仆从甲:“嗯!还带点甜味。”

仆从丙:“可有日子没喝这酒了。”

仆从甲:“要是早喝,就不会得病了。”

仆从丙:“会好的,会好的。”

两个仆从感激的看着于成龙。

于成龙:会好的!罗城百废待举,需要咱们,等着咱们。

仆从甲:“怎么搞?”

仆从丙爬起半个身子。

于成龙:“首要在于安定社会,恢复生产。”

仆从丙:“怎样安定?”

仆从甲:“怎么恢复?”

仆从丙:“老爷,今天这里一清净,盗贼居然把老爷铺的草给盗走了。”

于成龙一惊。

于成龙:“盗贼竟然这么猖獗,所以要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

两仆从呆住。

于成龙:“社会安定,是一切秩序的保障,所以,首先将百姓组织起来,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

两仆从互视,点头,挣扎着起来。

于成龙欲搀扶。

仆从丙:“不用扶,我们病的没那么厉害。”

于成龙:“那?”

仆从甲:“我们在犹豫,也不忍心看着百姓在受苦,也不甘心这种状况,也不相信朝廷不闻不问,终于盼到了老爷来,老爷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仆从丙:“是!是!”

 

场号:010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两仆从、众百姓(各少数民族)

场景:城内

大街小巷挂满了“组织起来,在全城乡建立保甲” “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严禁盗贼”的布标。

于成龙、两仆从指挥者众百姓带着袖标,组成小分队巡街。

 

场号:011

时间:晚

人物:于成龙、两个仆从

场景:茅草房内

于成龙:“境内初安后,再约会乡民练兵,准备讨伐扰害的乡贼。接着在全县搞联防,从此让‘邻盗’再不敢犯境。”

两个仆从:“老爷真是神人,哪弄来这么多办法?”

于成龙:“不是神人,用一颗圣心,用一颗匠心,天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两个仆从:“圣心?匠心?”

于成龙:“孔子曰:‘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只有对天下百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这就是圣心。”

两个仆从:“那匠心呢?”

于成龙:读书人虽然有书本知识,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行动。这就是匠心。

两个仆从:“老爷高明。”

两个仆从竖起大拇指。

仆从甲:“我也得行动。”

仆从丙推仆从甲一把。

仆从丙:“这是夜里了”

两个仆从笑。

仆从甲:“明天,明天。”

 

场号:012

时间:日 

人物:众百姓(各少数民族)

场景:城内/田间地头

众百姓在茶余饭后和田间地头锻炼身体。

 

场号:013

时间:黎明

人物:于成龙、两个仆从

场景:茅草房内

于成龙:“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还要十分注意招募流民恢复生产。”

仆从丙:“流民?老爷,是不是那些无所事事的盗贼?”

于成龙:“就是这些人!这些人大多没有土地,把他们组织起来,从事一些非农业的生计,比如:修民宅、修庙宇、建学校、筑城墙、搞运输、做小本生意,使他们有产业,有事做,这对稳定社会可起积极作用。

仆从甲:“建学校是为了搞教育,还修庙宇?这不是鼓励迷信?”

于成龙:“信仰是信念的动力,有了信念这精神支柱,人生才完全。

两个仆从竖起大拇指,往外走。

两个仆从:“老爷,明白了。”

于成龙喝口水,后跟上。

 

场号:014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众百姓(各少数民族)、众僧

场景:修庙宇

于成龙、众百姓、众僧在修庙宇。

 

场号:015

时间:日 

人物:仆从丙、众百姓

场景:修民宅

仆从丙、众百姓在修民宅。

 

场号:016

时间:日 

人物:仆从甲、众百姓(各少数民族)

场景:筑城墙

仆从甲、众百姓在筑城墙。

 

场号:017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众百姓

场景:城内/田间地头

于成龙在田间与众百姓交谈。

于成龙为迁入新居的农家写楹联。

众百姓为于成龙鼓掌。

 

场号:018

时间:黎明 

人物:众百姓、于成龙、两仆从

场景:遍地荒草中三间破茅草房

众百姓拿着一些食品走到门前。

于成龙、两仆从从屋内走出。

于成龙:“这是要干什么?”

众百姓:“大家看老爷生活清苦,便送来一些油盐。

于成龙拜。

于成龙:“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众可持归奉汝父母。”

于成龙向外伸出双臂。

于成龙:“请!”

众百姓陆续走出。

众百姓:“老爷真是好人啊。”

 

场号:019

时间:日 

人物:众百姓(各少数名族)

场景:众百姓(各少数名族)游历罗城山水美景

 

场号:020

时间:日 

人物:金光祖、于成龙、众官员

场景:宴席

众人推杯换盏热烈交谈。

于成龙桌前放着咸菜。

金光祖“政府的考核标准有四条:包括操守、才干、勤政、年龄,叫做‘四格’。大计的优等叫‘卓异’, 于成龙的这次‘卓异’是他拼死苦干出来,在同僚众多中脱颖而出,足见其政绩之突出,被举‘卓异’当之无愧。本布政为罗城县令于成龙的突出政绩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今特摆酒宴庆功,请大家尽兴。”

金光祖端起酒杯,巡看大家。

金光祖:“干!”

于成龙、众官员端起酒杯。

于成龙、众官员:“干!”

一饮而尽。

于成龙放下酒杯,拿起咸菜吃。

官员:于县令好酒量!怎么不吃菜而吃咸菜。

于成龙笑。

于成龙:酒量是练出来的。

众人:“怎么练出来的?

于成龙:当初为防治瘴疠之气,就连吃咸菜也练出来了。

众人大笑。

 

场号:021

时间:日

人物:康熙(10岁)、孝庄(51岁)、索尼(63岁)、鳌拜(63岁)、各大臣、太监

场景:乾清宫

康熙、孝庄同在殿上。

索尼出班。

索尼:“辅臣索尼禀告万岁,先帝顺治爷所封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执事已三年,颇有政绩。辅臣拟将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康熙:“有何政绩?”

索尼:“于成龙陆续推出了他的施政方针:首先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安定后,又组织乡民练兵,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贼首投案自首,放还了掠走的男女老少。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县的盗贼再也不敢越境犯案。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还招募流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于成龙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罗城的百姓都十分拥护于成龙,呈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广两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金光祖升本省巡抚,就地方施政征询于成龙的意见。对此,于成龙曾两次条陈,针对广西地方施政的各方面,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内容有:一.澄清地方吏治;二.‘弭盗’与‘慎刑’;三.推行‘抚’字催科;四.减轻百姓负担,疏盐行、除灾耗、清杂派;五.改善民族关系等等。这些建议都是适应时政需要提出的,很大程度上也符合民众的利益,表现了他的敢于言事和不怕风险的勇气。于成龙被举荐为广西省唯一的‘卓异’。”

鳌拜咄咄逼人地出班。

鳌拜:“辅臣鳌拜禀告万岁,于成龙只是个副榜贡生,是因不知深浅而敢于言事和不怕风险,朝廷用此等无深沉之人岂不乱了纲常。

康熙不满的看着鳌拜。

康熙:《韩非子》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武。’朝廷就是需要这等图谋励志的能臣。

康熙看着索尼。

康熙:四川合州知州可有空缺?

索尼:“回禀万岁,四川合州流民不附,土地极度荒芜,原合州知州无力治理告老还乡,故有空缺。

康熙:“准奏。”

孝庄:“退朝。”

太监上前,喊。

太监:“退朝!”(远景)

 

场号:022

时间:日

人物:康熙、孝庄

场景:中和殿内

康熙扶孝庄坐下。

孝庄:“孙儿还是过不了人关呀!”

康熙:“孙儿今日有不妥之处?”

孝庄:“你是君王,臣子之言有不对心气的,哪能马上就流露出来的?”

康熙:“老祖宗,您没看鳌拜那咄咄逼人的气势?”

孝庄:“是你的气度不够!《老子》不是说吗:‘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康熙:“老祖宗,我懂得海纳百川。”

孝庄:“光懂还不够,还要会用。据我看,那个于成龙就是海纳百川的高手。”

康熙:“嗯?”

孝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像于成龙深入到水中,才驾驭了水。”

康熙思考。

康熙:“明白了。”

孝庄:“鳌拜的心理明白了?”

康熙:“明白了。”

孝庄:“解决鳌拜的问题现在还不是时候。”

康熙:“明白了。”

孝庄:“三个明白了,第四个明白更重要。”

康熙:“嗯?”

孝庄:“用好像于成龙这样的能臣更重要,这是治理国家的要政。”

康熙:“明白了。”

康熙、孝庄笑。

 

 

中间略

 

 

场号:072

时间:日

人物:各大臣、索额图、明珠、魏东亭

场景:乾清宫外

各大臣退出乾清宫。

索额图、明珠、魏东亭走在一起议论。

索额图:“一个44岁的副榜贡生,竟然在短短不到20年的光景一路攀升,居然做到京官,这其中之道,不得不叫人深思。

明珠:“关键在于朝廷的用人制度。”

魏东亭:“能被两代帝王所用,其自身也得有所价值。”

明珠:“是呀!三次卓异也不是一般人所及的。”

索额图略有所思地。

索额图:“在你争我斗几时休的官场能几十年不跌跤,诀窍在什么地方呢?”

明珠:“廉政清洁,正呀!”

魏东亭也略有所思地。

魏东亭:“上任近20年不带家眷,也在原因呀。

索额图感叹的摇摇头。

 

场号:073

时间:黄昏

人物:于成龙、众官员、众衙役

场景:直隶巡抚署外

于成龙骑马,远远看见直隶巡抚署外围着黑压压一片官员,及众衙役守着锣鼓

于成龙下马,牵着马悄悄绕道走开。

 

场号:074

时间:黄昏

人物:于成龙

场景:直隶巡抚署后门

于成龙牵着马走到后门口,抬头看看,四处瞧瞧,悄悄走进后门。

 

场号:075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众衙役、众官员

场景:直隶巡抚署内

于成龙指挥者众衙役将各色礼品摆到大厅中间。

众官员莫名其妙的在旁边看着。

于成龙:“本官到任与各府台共事,同为朝廷做事、为民谋福,各部同僚所赠之物本官实难接受,当官,就是要为朝廷做事、为民谋福的,本官拒受馈赠,谢绝宴请,在此,情谊本官一统领受,所赠之物物归原主,退堂时是谁的谁拿走,我就不一一送回了。

于成龙命令衙役。

于成龙:“退堂时,出巡抚署的官员手中无物不得出门。

众衙役:“喳!”

于成龙:借此机会,发布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员的行为准则。”

于成龙命令衙役。

于成龙:“将《示亲民官自省六戒》给各府台人手一册。

众衙役从公案上拿簿册一一发给众官员。

于成龙:“今天是与各同僚的见面会,政务明日再谈,回去各位好好领会这个《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从新制定一下政务事要。

 

场号:076

时间:日

人物:众衙役

场景:直隶巡抚署内

众衙役清理大厅。

衙役1“新来的老爷确实与众不同。”

衙役2“是呀,众官员在正门迎接,新老爷却偷偷从后门进来。”

衙役3“哪有不收礼的官?新老爷居然把送来的礼都退掉,还不拿走礼物不让出门,真是少见。”

衙役4“难呀!给这样的老爷当差,不好当。”

衙役5“楞下规定,叫咱把关,凡在亲戚交游相请托者,概行峻拒,所属人员并戚友间有馈遗,一介不取,这个差就是不好当。

衙役6“看吧,中秋节就要到了,老爷是真是假,中秋节就可见分晓。”

 

场号:077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众官员

场景:直隶巡抚署内

于成龙:“国家之安危由人心之得失,腐败,将失去人心。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当官的将心用在谋私利上,还能勤政?”

众官员面面而视。

于成龙:现发清查庸劣官员的檄文,责令各属将‘不肖贪酷官员’‘昏庸衰志等辈’速行揭报,以凭正章参处。”

众官员交头接耳。

于成龙:“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及利用中秋节搜刮百姓、馈送长官、顶风兴事的官员,要惩一儆百,绝不宽宥。

众官员交头接耳,惧怕。

 

场号:078

时间:日

人物:众衙役

场景:直隶巡抚署内

衙役1“老爷说:‘公生明,廉生威’,还真是不假,老爷就升了几次堂,各属官员没有不怕老爷的。

衙役6“看来新老爷是有真货!”

衙役2“你说怪不?新老爷一来,社会风气也肃静很多。”

衙役3“哎,我也发现老百姓和以前不一样了。”

衙役5“哪不一样了?”

衙役3“没过去那么浮躁了。”

衙役4“那是!官风影响着民风嘛。”

衙役6“什么官风民风,把新老爷伺候好就是得风。”

衙役2“哎呦!还得风?就跟老爷吃了几天这饭,把肚子里原来的油水都耗尽了!”

衙役1“哎,还真是的。”

衙役4“老爷不是也跟咱们一块吃吗。”

衙役6“老爷怎么不带家眷?”

衙役3“还带家眷?他养得起吗!”

衙役2“做这么大的官,还养不起家眷?”

衙役3“他把银子都发散给穷人了。”

衙役2吃惊。

衙役2“真?”

衙役3“是的。”

衙役4“是,我看见过。”

衙役5“我也看见过。”

衙役2感叹。

 

场号:079

时间:日

人物:康熙(27岁)、明珠(42岁)、魏东亭(42岁)、索额图(42岁)、各大臣、太监、于成龙

场景:乾清宫内

康熙端坐。

明珠、魏东亭、索额图、各大臣分列两旁。

太监站立在康熙旁边。

康熙:“传于成龙。”

太监喊。

太监:“传于成龙觐见!”

于成龙进殿,跪拜。

于成龙:“微臣叩见陛下。”

康熙:“平身。”

于成龙:“谢陛下。”

于成龙跪拜,起身。

康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你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已被按律惩治。你做得很对。

于成龙:“赵履谦有过错却不改正,我不得已才弹劾他。”

康熙“处理政务应知大体,小聪小察不值得推崇。当官做人贵在始终如一,大节上你一定要自勉呀!”

于成龙:“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康熙对众大臣。

康熙:“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社稷无俭必败,国家无俭必亡。”

康熙对于成龙。

康熙:于成龙今时清官第一,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

于成龙跪拜。

于成龙:“谢陛下。”

明珠、魏东亭、索额图、各大臣:“吾皇圣明。”

特写:康熙威严。

 

场号:080

时间:日

人物:众百姓、于成龙(微服)

场景:街头

众百姓议论纷纷。

百姓1于成龙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了。

百姓2于青天来了,这回咱老百姓可有好日子过了。

百姓3也不见得,哪朝官员不是官官相护,靠民脂民膏过日子。

百姓4“于成龙为官清正,所治一方都是使百姓安居乐业,都是为百姓造福。”

百姓5“那是在哪?这是江南!各州县官通病民积弊积重难返,谁来了也没用!

于成龙穿梭在人群中聆听。

百姓6火耗银之害、灾耗,哪个能管得了?

百姓7“还有,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谁人能管制?”

百姓8“哪个当官的不是借机发财?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呀。”

众百姓从新脸挂忧愁。

于成龙纷纷走出人群,自语。

于成龙:噫!吏治败坏如倒狂澜,何止时乎?

 

场号:081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各官员

场景:总督府内

各官员纷纷向于成龙拜,恭贺荣升总制两江总督

于成龙:“本职不是要做大官,而是要做大事。昨日已紧急将颁布的《兴利除弊约》发到各部,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各官员小声议论纷纷。

官员1“没搞迎接仪式就对了吧。”

官员2“没送礼就对了吧。”

官员3“他拒受馈赠名声在外,叫衙役拦着你不让出门,谁找没趣?

官员4“不光这些,没听吗?还有那么多积弊呢!

官员5“别急,新官上任三把火,慢慢看吧。”

 

场号:082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众官员、众百姓

场景:银库外

众百姓向官员交税。

众官员登记、过称。

于成龙看着众官员征收众百姓交税银。

于成龙惊讶。

于成龙:“‘火耗’倍数于正赋?

于成龙拦住众官员。

于成龙:“停!‘火耗’居然倍数于正赋,不能这样收。

众官员惊呆。

众官员:“大人,‘火耗’历来就是这样收的。”

成龙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因此,‘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朝廷也发过禁令,但利益使得屡禁不止。确实是‘火耗’,所征也应公示于众,对朝廷,对民众也算有个交代。” 

众百姓齐呼。

众百姓:“公示!公示!”

成龙:“曾有一位官员赵申乔在做地方官时曾经以公告方式向老百姓解释过他为什么要收火耗。他说:‘日用之米蔬供应,新任之器具案衣,衙署之兴修盖造,宴会之席面酒肴,上司之铺设供奉,使客之小饭下程,提事之打发差钱,戚友之抽丰供给,节序之贺庆礼仪,衙役之帮贴工食,簿书之纸札心红,水陆之人夫答应,官马之喂养走差,与夫保甲牌籍、刊刷由单、报查灾荒、编审丈量等项,皆有使费陋规,难以更仆枚举。’可见陋规的用途主要就是三项:一是用于州县官日用办公,二是用于地方公共事务,三是用于官场应酬的开销。因此‘火耗’层层加重,政不廉,官能清吗?‘火耗’的不断加重引起百姓反对,不利于长治久安。我还是那句老话:‘民心得失、关乎天下’,打着为朝廷征税的旗号中饱私囊,这样的贪官理应受到制裁。”

众百姓兴奋的齐呼。

众百姓:“制裁!制裁!”

众官员:“大人,康熙帝都默许地方官征收火耗,并没有征收的标准,征高征低不好掌握呀!

成龙:“朝廷默许地方官征收火耗银两,只是为了抵消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难道交税过程中的层层盘剥也是火耗?”

众百姓齐喊。

众百姓:“问得好!”

成龙:“火耗是国家明令禁止而私下默许的项目,所以多收少收,国家自然不能制定明确标准,征收过程既不透明,又没有任何监督措施,所以征收多少,实际上只能是地方官的‘良心账’。既然如此,大多数地方官员自然就不讲良心,尽可能将征收额扩大,以满足自己的生活支出,甚至可以让自己过上相当奢侈的生活。有一部分还要分润上级,需要层层送礼,这就形成了陋规。陋规严重败坏了官场风气,因为陋规见不得光,所以送多少收多少,完全凭双方的取予心态,没有任何限制。贪取滥用者,又因无所限制,借规礼之名,恣意横索,弊端种种,这种陋规再也不能继续了。”

众百姓齐喊。

众百姓:“废除!废除!”

成龙面对百姓。

成龙:“为朝廷交税是老百姓的义务,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的损耗,本官调查过,按目前的冶炼技术,每两不会超过二钱,从即日起,就按此征收,各府衙还要公示账目,交税吧!”

众百姓高兴地呐喊着排上队。

众官员从新开始征收。

众百姓高兴地议论。

百姓1“这样交税还用强征吗?”

百姓2“良心?良心都让贪官给吃了。”

百姓3“民脂民膏肥了这帮贪官了!”

百姓4“苍天保佑于青天吧,苍天保佑于青天吧。”

交完税的老百姓恋恋不舍的看着于成龙,议论着离开。

 

场号:083

时间:日

人物:康熙(27岁)、明珠(42岁)、魏东亭(42岁)、索额图(42岁)、各大臣、太监

场景:乾清宫内

康熙端坐。

明珠、魏东亭、索额图、各大臣分列两旁。

太监站立在康熙旁边。

明珠出班,拜。

明珠:“陛下,于成龙到任微服私访,急行令颁布《兴利除弊约》发到各部,其中开列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举优劾贪,尤其是解决了火耗银的顽疾,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可谓是立竿见影。”

康熙笑。

康熙:“于成龙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明珠、魏东亭、索额图、各大臣:“吾皇圣明。”

 

场号:084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众官员、众考生、众兵士

场景:考场

于成龙慢慢走着巡视考场。

众官员尾随着于成龙。

众考生低头答卷。

众兵士四处 守立。

于成龙: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弊之风盛行,贫苦士子虽皓首穷经却往往落榜。一旦发现弊行,立刻正章入告,官则摘印,子衿黜革候者按律拟罪。其蠹胥、奸棍即刻毙之杖下。

官员:“是,是。”

于成龙:“要重视教育,,即使是条件困难的地区,也要尽快办起学堂,并鼓励少数民族子弟入学。鼓励、倡导地方绅仕捐资的方式兴办义学。”

官员:“是,是。”

于成龙:“本官对死板的任官考成制提出异议,认为不利于吏治建设,造成‘问其官则席不暇暖,问其职则整顿无心,势彼然也’,常常使‘远大之辞,困于百里,深为可惜!’并反对论资排辈,为此,屡上疏推荐人材。”

官员:“是呀,大人就曾推荐过廉洁有为的人材,如直隶通州知府小于成龙、江苏布政使丁思孔等,就是由于大人的举荐而受到康熙帝的重用。”

于成龙:“官员的考核也是如此,一是应重德行、重能力,而不是按照年龄一刀切。二是官员要有正确的义利观,廉洁奉公,为民谋利,方得受人敬重,方能行之久远。三是官员要修身养性,勤于读书,于书中结交古今圣贤。这样的修身养性,才能免受不良风气侵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四是要使一大批廉洁官员能够在官场中出现,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这就需要国家下大力气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新风。”

官员:“是,是。”

 

场号:085

时间:夜

人物:于成龙、众门人、衙役

场景:总督府内

于成龙:“各位门人,我的时间不多了,咱们尽快编写《畿辅通志》《江南通志》,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做出贡献。”

门人1“先生的话过咦!”

门人2“先生是开玩笑呢,是催咱们再快点整理。”

门人3“那就再快点整理。”

衙役提一小桶菜稀粥,抱一摞碗来。

衙役:“喝粥。”

衙役拿勺一碗一碗的盛。

门人看看稀粥,小声说。

门人2“还是菜稀粥呀。”

衙役:大人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是更加艰苦了。为扼止奢侈腐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以‘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

门人2不好意思。

门人2 叫人动颜

 

场号:086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于成龙妻子、两衙役

场景:总督府外

于成龙和于成龙妻子从总督府走出。

两衙役守在门外。

于成龙站住,向于成龙妻子告别。

于成龙:“走好,不送了。”

于成龙妻子动情地看着于成龙。

于成龙妻子:20年就老成这样了,多保重吧。

于成龙对妻子摆摆手。

于成龙妻子慢慢流下泪,转身,走。

两衙役望着于成龙妻子走去的背影感叹。

衙役:“大老爷就只这一个结发妻。

衙役: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

 

场号:087

时间:清晨

人物:于成龙、众衙役

场景:总督府内

于成龙手拿笔,歪坐在公案前。

特写:公案上堆着厚厚的奏折,正中摆放着打开的、没批复完的奏折。

衙役进来,大惊,高喊。

衙役:“快来人呀!大老爷不行了!”

众衙役涌进。

众衙役:“先抬大老爷去床上躺下,快去找医生。”

众人分别抬的抬,跑出的跑出。

特写:于成龙脸色苍白,毫无表情,毫无反应。

 

场号:088

时间:清晨

人物:于成龙、众衙役、医生

场景:俭室内

众衙役将于成龙抬至床上。

衙役引医生匆匆进来。

医生摸摸于成龙的脉,翻开于成龙的眼皮。

医生:“人已经死了。”

众衙役惊诧。

众衙役:“大先生给救救吧!这可是个大好人呀!”

医生:“我知道老爷是个大好人,可人确实是已经死了。”

众衙役将信将疑地。

衙役1“好好的人怎么就死了呢?”

衙役2“就是累死的!”

衙役3“就是!天天那么累,看看吃的都是什么?能活的长久吗?”

众衙役落泪。

特写:屋内只有几本书,瓦瓮中粗米数斛,地下一小堆菜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

医生惊讶。

医生:“这就是两江总督的财产?箱内竟然没有分文?”

衙役1“大老爷常说:‘不知世间有享受事,亦不知馈遗交际欲何为计?俸入自给有余,要钱何用?’”

医生:“清官呀!”

医生流泪。

 

场号:089

时间:日

人物:于成龙的儿子、众百姓、众官员、众门人

场景:送殡

长长的送殡队伍缓缓行进,时时被前来跪拜哭灵的人群截住。

 

场号:090

时间:日

人物:康熙(29岁)、索额图(44岁)、明珠(44岁)、魏东亭(44岁)、各大臣、太监

场景:乾清宫内

索额图出班,拜。

索额图:“万岁,于成龙累死在任上,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

康熙:“于成龙在江南作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的行为。直到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是廉洁的,受到百姓的爱戴。大概因为他向来性情耿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来了。当官能像于成龙这样的,能有几个人呢?”

康熙含泪,写

特写:并康熙画外音“朕读周官六计廉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吏道厥唯廉重哉!朕用是审观臣僚,有真能廉者,则委以重寄,赐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标准也。尔于成龙,秉心朴直,莅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于尤善,以故累加特擢,皆朕亲裁。盖拔自庶官之中,洊受节钺之任,尔能坚守夙操,无间初终。古人脱粟布被,或者嫌于矫伪,尔所谓廉,本于至诚。闻尔之风,可以兴起。乃本慭遗,忽焉奄逝。日者有方察吏,南及江表,采风谣于草野,见道路之讴思,清德在人,于今不泯。唯尔之廉,天下所知。朕俯合舆情,载褒劲节,既考名副实,谥曰清端,葬祭以礼。又晋之崇秩,赐予有加,恩恤尔子。呜呼,人臣行己、服官、事主之道,尔可谓有始有卒者矣,顾不可以风世也与!”

(“谥曰清端”重复)

(音乐渐渐高潮)

 

场号:091

不朽的于成龙、谥号“清瑞”的碑文与其著作《畿辅通志》《江南通志》烁烁放光

(主题歌完全终止式结束)